刚出国会闹出哪些笑话?看完简直笑出眼泪
出国生活,道阻且长。
无论是为了求学还是工作,来到陌生的异国他乡,每个人肯定都曾因语言不好或文化不通闹过笑话。
为此,专门为您整理出火爆知乎的一些回答,大家伙一块看看,一来是为了分享经验,避免以后遇到同样的尴尬;最重要的还是太好笑了!
@李黯堂
"Hey, how's it going!"
".....parden me??"
"how is it going?"
".....en?"
"what's up?"
".....yes?"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GOOD"
这是我到美国第一次对话。
@Lee Sean
第一次被老美带出去吃早餐。
我点菜也不会说,就指着图点了个套餐,图上有煎蛋,有培根,有饼,看上去还不错的样子。
服务生问:How do you want your eggs (你蛋要怎么做?)大概是问我要煎、要煮还是要蒸吧?你这菜单上照片明明是煎蛋啊。还能怎么做?
我就说:Just fried(就煎就行了)服务生也挠头,想了想,往单子上刷刷写了几个字。
过了一会儿我的蛋拿上来了,我的天,除了外面薄薄一层凝固了的膜,几乎就是生的。
外面那层膜超级薄,叉子一碰就破了,里面的生鸡蛋流了一盘子,完全就是流体!
我拿个叉子捞了半天也捞不起来!真不知道厨师是怎么把蛋从锅里挪到盘子里的!
要是在国内,还可以要厨房拿回去重做。刚到国外人生地不熟,什么都不懂又怕别人笑话,心想大概这就是美国鸡蛋的正宗做法吧。只好捞一下盘子,舔一下叉子,捞一下盘子,舔一下叉子,明明是一脸狼狈,还要镇静地尽量做优雅状。
我朋友看我的吃法觉得有点奇怪,说,你喜欢吃那么生的蛋啊?
我说不喜欢啊,中国煎蛋都是煎熟透的。
他说,那你为什么说Just fried?我还以为你的意思是 "稍微一煎就好"。
他告诉我,问你蛋怎么做,一般是问要多熟,回答选项有:over well(全熟), over medium(半熟), over easy(三分熟), 另外还可以说 scrambled(翻炒), sunny side up(单面煎)。
结账的时候我一看单子,服务生写的是:super easy! (炒鸡生!还带感叹号)
@张十三
一个哥们拉稀,跑到校医院去,医生问他怎么了,他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diarrhea这个词。最后努力思考了半天,来了一句:I⋯⋯shit like soup⋯⋯医生居然听懂了。从此以后这哥们多了一个外号:汤哥,翻译成英文叫soup boy,简称大家自行缩略。
@是是
想起个笑话:
去银行取钱
银行柜员: How do you like the money?
我: I like it very much.
@松鼠山老农
Subway点餐:
this,this,this,that,yes,this,no,no,that,OK,thanks.
@李瞬生
三年前,在国外入学的第一节课机器学习,老师提了个问题没人回答,便抽我们的系花回答。
她第一反应竟然是「嗖」地一下站了起来。周围外国同学都吓傻了,教授一时也懵了 还没见过学生上课起立的。
后来她站着开始回答问题,大家才知道她不是要和老师拼命,缓了一口气!
@刘若愚
第一回去理发,华人区的理发店,因为便宜。
理发师也是中国人,但在国外公共场合尤其是有交易的时候,即便能认出对方是中国人大家普遍还是讲英语。
我从小到大和很多男生一样,在国内都是剪平头,或者去理发店往那里一坐,小哥就知道给我修一下就行了。
谁曾想这家店小哥开口就问:Which style do you want?(啥style?我这就没有style呀话说....)
然后我鬼使神差地讲了句:Can I have an ordinary style?
他疑惑:Sorry,what's an “ordinary style”?
然后双方陷入了十几秒的沉默.....( ̄- ̄)
最后我用中文说:你随便剪一下就行了o(╯□╰)o他说:好的,你请坐=_=在那之后,我每次去理发店只说一句话:Keep the style,just make it shorter!
@巫日天
因为没给小费被服务员追出餐厅逼问她是否做错了什么。
@咸鱼白菜也好好味
刚到堪培拉,出了飞机场,工作人员帮我安排了一辆出租车,和司机叔叔一起把行李放进后备箱后,我很自然地拉开了车右边的门,然后默默地又关上了,转身碰到了赶过来的司机叔叔很着急地跟我说,no,no, I drive...
@王立武
第一次去美国,不知道行人过马路要按按钮,否则灯不会变绿。在一个路口等了十多分钟,心想我去怎么美国红灯这么长。
支招如何迅速适应国外生活?
其实,说来说去,刚出国闹出的各种笑话,无非都是因为语言不熟、词不达意。因此,如何以最快速度掌握当地的口语表达,成为适应当地生活的诀窍和关键。
众所周知,“耳濡目染”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但对于刚出国的华侨华人来说,中国人与中国人之间,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吸引力。
黄皮肤、说中文,这样的“中国印”让他们初次见面就倍感亲切,之后更会形成牢固的华人圈子,便再难与其他人深入接触。
而这样非常不利于在国外长久发展,当地人会因为你身边永远围绕着一大群讲中文的人而被吓跑。于是,你不光不能掌握地道的语言,还不进入当地人的圈子,这就意味着,你将丧失掉许多吸收当地文化的机会,也意味着你很难建立起能够进一步发展的人脉。
当然,这里说的意思,是希望你不要因为环境陌生而“畏难”,但从小圈子中走出去,绝不等同于带着功利目的去交朋友。
有相当数量的人逼自己交际,只是为了进一步锻炼语言。这样的友谊太过刻意,真正的“开放”,是找到志趣相投的人,听他们如何说有趣的话,跟他们一起做有趣的事。
除此以外,还有一点要特别嘱咐大家。生活可以慢慢捋顺,但你所在地的法律切记要尽快了解,包括你应该享受的权利和需要履行的义务。
记一个离你近的律师电话,千万别等到出事了才想起来做这些。
责编:樊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