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面就领证 法国版非诚勿扰颠覆三观
数字定位系统,让“意外邂逅”成为过去式
从同志交友APP的鼻祖Grindr,到火爆的交友软件Tinder和Happn,手机交友软件的定位功能使得爱情的相遇也被数据所操控。打开这些交友软件,用户所在位置一定半径范围内的帅哥美女都会显示在频幕上。
曾经因一场意外邂逅而产生的怦然心动,对咖啡馆偶遇的女子念念不忘、朝思暮想,这些浪漫故事都将成为过去式。现在,如果在巴黎东京宫偶遇心仪的男神,我们随即可以在交友软件个人账户的“时间线”(timeline)上找到他的账户,并与他聊天,当然前提是他也注册了相同的交友软件。我们为何如此依赖数据与科学?根据数据监测公司Médiamétrie 2015年数据,30%法国网民承认在交友网站上注册。据国家统计及经济研究所(INSEE)数据,在2014年,法国共有393297对新人登记结婚或签署同居协议(Pac),其中20%新人通过交友网站相识。
首先,交友网站的爆炸式兴起与现代人的实用主义精神脱不开关系。扬(Yann)是交友网站的常客,他是一名工程师,离过一次婚。“我的第一位伴侣是在大学认识的,但现在我已经39岁,每天忙于工作,还需要与前妻共同照顾3个孩子,哪有时间再去交友?”对于我们为何如此依赖数据与科学寻找爱情,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艾莎还提出了另一观点,她在接受法国《费加罗报》采访时表示,“用数据演算代替意外萌生的爱情正是现代社会过度追求安全感的反应,每个人都希望能事先预防哪怕再小的风险。对于情侣来说,人们希望找到拥有共同原则的人,避免差异性。但事实却相反,正是具有差异性的伴侣才能显露自己,并丰富自己。
通过社交网站,我们往往在寻找一个‘理想的自我’。这让人想起“自恋者”和“回声”的神话原型,即纳喀索斯(Narcisse)和厄科(Écho)的故事,女神厄科由于受到赫拉的诅咒,当遇到心仪的纳喀索斯,她只能重复纳喀索斯所说的最后几个字,最终以悲剧收场。许多交友网站上的对话正是这种重复,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交流’。”(编译: 周轶伦)
责编:樊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