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 评论 资讯 财经 华人 台湾 香港 历史 社区 视频 新加坡 德国 荷兰 滚动

专题片《师傅》法国获奖 讲述佛山陶艺家故事

2017-03-20 17:34:21来源:广州日报 字号:

发展:从“日用陶”化作“艺术陶”

一盅两件再加上点缀家中的几件陶艺作品,一个典型的岭南人家的轮廓便呈现在眼前。而家境殷实者房屋上精雕细琢的瓦脊公仔,室内用来装饰的十几件大的陶艺作品,更是当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石湾陶艺由实用性转为纯粹的装饰性,但是历史赋予的文化内涵,让石湾陶艺上升为一种文化符号。

中国陶艺发展有两条脉络,可以分为器皿与公仔两条脉络。“秦汉陶俑的生动就能说明公仔造型的高度。”广州美院教授左正尧称,而唐以后的公仔注重的便是情趣,到了明清时期,公仔这条发展脉络就落在了石湾公仔上,陶塑人偶、动物俑这些陈设性的类型,在佛山石湾一脉相传。几千年来陶艺发展的两条脉络一路传承下来,而没有消失,这对于当代的陶艺家来说是十分珍贵的资源。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历史积淀,石湾陶能够上升到佛山的文化符号层面。

明清时期的石湾陶,以实用性很强的瓦脊公仔、日用陶为主,而如今,随着人们生活、居住习惯的变化,让石湾陶从生活用品、“讲意头”等慢慢走进高雅艺术品的范围。对于艺术陶瓷而言,文化的传承和引领算是其最大的贡献。

图为曾力的作品《顺》。(作者提供)

图为曾力的作品《顺》。(作者提供)

创新:立足传统吸收西方多种元素

经历漫长的岁月,佛山陶艺一直经久不衰的原因便是源于其自身在技艺和釉色上的创新。在人物陶塑上,石湾陶从清代中期的简练粗犷到如今的线条紧致,使得生动传神成为石湾陶瓷最大的特点。不仅如此,石湾艺人们主动对市场的把握、善于接受新思想观念以及实践中不断磨炼,让石湾艺术陶瓷不断进步和发展。

说起技艺的创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黄志伟的线塑技艺可谓是为众人所知晓,“线塑就是受中国画‘十八描’启示,以线条来表现形象的特点个性。”事实上,佛山陶艺发展道路已然是在坚持自身传统的自然主义和写实风格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的抽象艺术、雕塑技法等元素,这让佛山陶艺作品显得更有活力。

文化、产业与城市的发展变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石湾陶瓷与佛山这座城市的关系也是如此演变。更重要的一点便是,无论是明清的实用性很强的日用陶、瓦脊公仔还是如今已成为纯粹装饰产品的公仔,创新都让佛山陶艺在时代的变化中找准了自己的定位。

瓶颈:缺少新鲜血液 公共服务要完善

三十多年前,陶艺大师梅文鼎和曾力、曾鹏花了3个月的时间,联合策划、创作和制作了一批全新的陶艺作品,引起强烈反响。三人也成就了石湾“现代陶艺”的发端。

尽管如今有着不少年轻人加入陶艺创作的队伍,也有不少现代化的作品问世,但是在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曾鹏看来,陶艺传承和发展不仅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加入,也需要更多的公众参与,“要不然陶艺的传承会出现断裂。”曾鹏表示,社会要将陶艺变成公众的公共语言,这样才会引来公众的参与,也才能吸引年轻人的参与。

曾鹏告诉记者,要吸引年轻人的参与,传统陶艺的一些观念需要改变。

“比如公仔的形象,如果你一味强调是观音、佛像,小年轻们哪会被这种造型的东西吸引。”曾鹏称,陶艺已经是社会的,而不属某个产区,要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陶艺中来,因而政府需要完善一些服务。“在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社会公众做陶艺比我们普遍得多。因为那些地方能提供很完善的公共服务,诸如:提供陶艺班、提供制作的场地、提供烧制的场所等。”

责编:樊小菲

您看完此新闻

猜你喜欢